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逆生长,秘诀是?

2023-07-11 15:36 汉阳区融媒体中心  
图片


焕然一新的中心广场,整洁平整的小区道路,规范有序的停车泊位,便民高效的社区服务……走进洲头街道新五里社区省金属小区,曾经坑洼破损的路面不见了,杂乱的晾衣架消失了,居民脸上的笑容舒展了。

图片

昔日,该小区楼房老且、基础设施差、居民抱怨多,治理难度大。今天,老小区变了另外一副模样,实现“逆生长“老街坊”乐享“新生活”

所以,从“脏乱差”蜕变成“洁净美”,省金属小区的秘诀在哪里?

惊艳变身,幸福外延


将“共”字融入改造中
这个小区为省金属职工家属小区,建于上世纪60年代,共108户,197人,老年群体占比90%。随着时间流逝,小区越来越跟不上居民的需求和步伐:外墙斑驳、路面凹凸、管网破损、架空线缆密布……小区像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缺乏朝气,居民改造意愿十分强烈。


△改造完的省金属小区,绿树成荫。


如何改?怎么改能让居民满意?改造完成前,小区党员和居民代表成立“自改委”,全程参与改造方案设计、施工监督、工程验收等环节。逢小惑,党员入户来解决;遇大事,居民议事会来协商;有难题,群众发力来攻坚

“先从居民最关心的中心广场开始改!”社区党委副书记祁斌介绍,中心广场是居民主要的活动空间,共300平方米。5、6个管道通风口占据场地中央,由于长期风雨侵蚀,地面变得坑洼不平,居民们休闲很受影响。

图片
图片

△改造完的广场,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我是小区的楼栋党小组组长,可以动员更多人参加!”动工的第一天,许传德和小区居民一起主动帮忙,搬走杂乱的建筑废料。在铺设地砖环节,居民们认为拉丝砖既好看美观,又结实耐用,他收集建议反馈给施工方。发现社区在征集凉亭的名字,许传德又组织居民集思广益,希望能取一个皆大欢喜的名字。

图片

△康乐亭内,居民们乘凉、聊天,乐享生活。


十天后,一个崭新的广场出现在居民眼前。地面平坦整洁,不仅铺上了拉丝砖,还更新了健身器材。广场中的凉亭,成为居民们拉家常的热门场所,抬头看,由居民詹启文取名的“康乐亭”牌匾悬挂在上面。

图片

△居民打理着花园,花朵长势良好。


道路整洁了,广场漂亮了,有居民提出,何不建设一下咱们公共的小花园?“我喜欢养花,我愿意出力,共同装点我们的家园。”此时,居民袁凤平自愿担任负责人,逐户做群众工作,组织大家商量花园共建方案。居民们全程参与花园的设计、施工,不到一个星期,小区拥有了专属小花园。

图片

△重新规划后的车位,整齐干净。


改造资金不足,与武汉中交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政企共驻共建协议,获赞助资金10万余元;改造方案不完美,由建筑设计师、园林规划师、土建工程师等专业人士组成“帮帮团”提供改造意见15条;新建全新物业岗亭、安装楼道爱心座椅、改善葡萄藤架......改造的“旧疙瘩”逐个被解决,居民的“微心愿”一一被实现

现在,省金属小区蜕变重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小区”。走进去,成片的“工业灰”,点缀着雅致的“中国红。道路宽阔整洁,私家车整齐停放,高大的树木连荫成片,风吹过来,夏季的暑热尽消。

责任到人,居民争创


“60多岁”小区“逆生长”



小区改得好,就怕管不好。

再好的环境,也需要有效的管理!”为了后续更方便管理,在改造前,社区便和居民商量以“安驿”“福楼”“颐园”“篱落”四大主题确定为各大项目改造清单。改造完工后,小区由此划分认管区域,号召居民自己做主人,共管共享新家园。
图片

△居民在颐园乘凉,还可以看到文明公约。


“那我理应认管‘颐园’,我还写了一个广场公约。”许传德口中的“颐园”,是小区居民共同参建的中心广场。公约立牌设置在颐园的一角,上面有爱护公共卫生、禁止乱涂乱画、爱护花草树木等字眼,提醒居民要文明游园,爱护公共家园。

图片

△居民万汉涛的葡萄藤架,葡萄长势喜人。


“葡萄藤架就由我来认管吧,等葡萄熟了,大家一起来吃葡萄。”小区居民万汉涛热情说道,这个葡萄他种了二十多年,如今换了新的架子,葡萄长势越来越好,整个架子还成了一道风景线,在下面乘凉,十分舒爽。

除此之外,由“篱落”命名的小区花园,由“福楼”命名的居民楼、由“安驿”命名的物业岗亭,都由袁凤平、吴世斌等人认管。


图片
图片
图片

△居民自己取的名字,简单明白,得体优雅。


区域专人认管,让居民动起来,让小区活起来,让生活靓起来。现在省金属小区内,大家逐渐形成共识:“屋内是家,屋外也是家

░░  ░░  ░░  ░░  ░░

美好生活,共同缔造。关键在群众,核心在共同”。祁斌介绍,在接下来小区的下水道疏通、油烟净化等改造中,也会让居民积极参与其中,为美好生活建言献策。


图片


焕然一新的中心广场,整洁平整的小区道路,规范有序的停车泊位,便民高效的社区服务……走进洲头街道新五里社区省金属小区,曾经坑洼破损的路面不见了,杂乱的晾衣架消失了,居民脸上的笑容舒展了。

图片

昔日,该小区楼房老且、基础设施差、居民抱怨多,治理难度大。今天,老小区变了另外一副模样,实现“逆生长“老街坊”乐享“新生活”

所以,从“脏乱差”蜕变成“洁净美”,省金属小区的秘诀在哪里?

惊艳变身,幸福外延


将“共”字融入改造中
这个小区为省金属职工家属小区,建于上世纪60年代,共108户,197人,老年群体占比90%。随着时间流逝,小区越来越跟不上居民的需求和步伐:外墙斑驳、路面凹凸、管网破损、架空线缆密布……小区像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缺乏朝气,居民改造意愿十分强烈。


△改造完的省金属小区,绿树成荫。


如何改?怎么改能让居民满意?改造完成前,小区党员和居民代表成立“自改委”,全程参与改造方案设计、施工监督、工程验收等环节。逢小惑,党员入户来解决;遇大事,居民议事会来协商;有难题,群众发力来攻坚

“先从居民最关心的中心广场开始改!”社区党委副书记祁斌介绍,中心广场是居民主要的活动空间,共300平方米。5、6个管道通风口占据场地中央,由于长期风雨侵蚀,地面变得坑洼不平,居民们休闲很受影响。

图片
图片

△改造完的广场,是居民休闲娱乐的好地方。


“我是小区的楼栋党小组组长,可以动员更多人参加!”动工的第一天,许传德和小区居民一起主动帮忙,搬走杂乱的建筑废料。在铺设地砖环节,居民们认为拉丝砖既好看美观,又结实耐用,他收集建议反馈给施工方。发现社区在征集凉亭的名字,许传德又组织居民集思广益,希望能取一个皆大欢喜的名字。

图片

△康乐亭内,居民们乘凉、聊天,乐享生活。


十天后,一个崭新的广场出现在居民眼前。地面平坦整洁,不仅铺上了拉丝砖,还更新了健身器材。广场中的凉亭,成为居民们拉家常的热门场所,抬头看,由居民詹启文取名的“康乐亭”牌匾悬挂在上面。

图片

△居民打理着花园,花朵长势良好。


道路整洁了,广场漂亮了,有居民提出,何不建设一下咱们公共的小花园?“我喜欢养花,我愿意出力,共同装点我们的家园。”此时,居民袁凤平自愿担任负责人,逐户做群众工作,组织大家商量花园共建方案。居民们全程参与花园的设计、施工,不到一个星期,小区拥有了专属小花园。

图片

△重新规划后的车位,整齐干净。


改造资金不足,与武汉中交交通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签订政企共驻共建协议,获赞助资金10万余元;改造方案不完美,由建筑设计师、园林规划师、土建工程师等专业人士组成“帮帮团”提供改造意见15条;新建全新物业岗亭、安装楼道爱心座椅、改善葡萄藤架......改造的“旧疙瘩”逐个被解决,居民的“微心愿”一一被实现

现在,省金属小区蜕变重生,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小区”。走进去,成片的“工业灰”,点缀着雅致的“中国红。道路宽阔整洁,私家车整齐停放,高大的树木连荫成片,风吹过来,夏季的暑热尽消。

责任到人,居民争创


“60多岁”小区“逆生长”



小区改得好,就怕管不好。

再好的环境,也需要有效的管理!”为了后续更方便管理,在改造前,社区便和居民商量以“安驿”“福楼”“颐园”“篱落”四大主题确定为各大项目改造清单。改造完工后,小区由此划分认管区域,号召居民自己做主人,共管共享新家园。
图片

△居民在颐园乘凉,还可以看到文明公约。


“那我理应认管‘颐园’,我还写了一个广场公约。”许传德口中的“颐园”,是小区居民共同参建的中心广场。公约立牌设置在颐园的一角,上面有爱护公共卫生、禁止乱涂乱画、爱护花草树木等字眼,提醒居民要文明游园,爱护公共家园。

图片

△居民万汉涛的葡萄藤架,葡萄长势喜人。


“葡萄藤架就由我来认管吧,等葡萄熟了,大家一起来吃葡萄。”小区居民万汉涛热情说道,这个葡萄他种了二十多年,如今换了新的架子,葡萄长势越来越好,整个架子还成了一道风景线,在下面乘凉,十分舒爽。

除此之外,由“篱落”命名的小区花园,由“福楼”命名的居民楼、由“安驿”命名的物业岗亭,都由袁凤平、吴世斌等人认管。


图片
图片
图片

△居民自己取的名字,简单明白,得体优雅。


区域专人认管,让居民动起来,让小区活起来,让生活靓起来。现在省金属小区内,大家逐渐形成共识:“屋内是家,屋外也是家

░░  ░░  ░░  ░░  ░░

美好生活,共同缔造。关键在群众,核心在共同”。祁斌介绍,在接下来小区的下水道疏通、油烟净化等改造中,也会让居民积极参与其中,为美好生活建言献策。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