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上线一个月的“幸福汉阳·共同缔造”小程序里,639个“共同缔造”案例展示着一个个小区的“蝶变”历程。
去年7月,汉阳区推进“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工作,全区各级党组织在“小区遍访行动”中发现:全区193个老旧小区急难愁盼问题最为集中,居民需求最为强烈。
一年过去,汉阳区完成121个“共同缔造”试点小区打造,其中老旧小区、还建房小区占一半以上。今年1月,汉阳区顺利通过全省“共同缔造”试点工作评估验收。

80个“绿色驿站”从无到有,90组文体设施增设更换,76处议事空间定制搭建……

△省金属职工家属小区里的康乐亭,居民们乘凉、聊天,乐享生活。
“蝶变”——源自党建引领下居民由“我和你”聚合成“我们”的力量。
“这些问题真能解决吗?莫搞得我们空欢喜一场。”这句话虽让朱汉华感到特戳心窝,但他还是拍了胸脯,“解决不了,大家来找我,我就住在小区里!”
△居民在改造后的活动广场上健身。
半个月后,小广场改造完成,空间大了,场地亮了,邻居们一起锻炼遛娃,关系也渐渐热络。“搭白算数”的朱汉华有了威望。之后的议事会,参加的居民也多起来。
经过68天建设,江欣苑小区1587个车位的“绿荫下的停车场”顺利完工。
位于江堤街道江欣苑社区的这个新停车场,曾引发过一段不小的争议。
江欣苑小区最初规划有468个停车位。因为车辆增多,停车矛盾突出,小区内部道路拥堵,车辆刮擦事故频发。
小区党支部书记罗大清先后召集楼栋党小组组长、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居民代表入户走访一个多月,收集新建停车场的意见,结果有1037户居民同意,421户居民反对。



△江欣园内,环境优美,植被丰富
罗大清、肖诗龙等几位党员,发动所有楼栋党小组长逐户上门给“反对者”做工作,同时在小区征集“规划师”“监理师”。短短5天时间,200多位有相关行业经验的居民报名,组建了质量监理和施工监管等十几支志愿服务队伍。

△江欣园草坪与跑道,是周围居民休闲好去处

他的养花过程,也是这条小巷的“蝶变”经历。

一场场街道和社区在居民家门口举行改造环境“板凳会”之后,下沉党员、汉阳区园林局园艺师肖子龙链接园林局资源,在这里设立“绿色驿站”,免费给居民提供花种和种植指导。

△在大家的努力下,街区变得环境优美,鸟语花香
去年开始,汉阳区全体区领导、街道负责人与117名社区“第一书记”、小区党组织等全员参与“小区遍访行动”,共发掘卫生健康、社区规划、文化营造等531名专业人才开展项目建设。
在汉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平台上,注册的志愿者共计50.59万名,占全区常住人口的56%,记录总服务时长232.14万小时。
△锦华华庭小区里新建的休闲亭,不少居民在此处纳凉。
小区党支部书记崔传杰介绍,2011年,还建小区锦华华庭小区建成,由于当时物业不完善,居民们每天下楼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老街坊一合计,干脆众筹建个凉亭。48位居民捐款2100元,有手艺的老工人自己动手切割钢材建起一个简易凉亭,居民们还从自己家中搬来椅子。聊天、择菜……亭子建成后,这里成了小区最热闹的地方。而当时建亭子剩下749.8元的余款,随着一些老人过世,如今传至居民杨佩珍手中继续保存。




12年过去,亭子变得老旧不堪。五春里社区决定将这里列为“共同缔造”试点小区时,居民提及最多的是新建休闲亭,“众筹”这个词,再一次被居民们提及。

接下来,社区链接共建单位资源补充资金、联系施工队伍,并根据居民需求进行休闲亭的设计建设。“当年是大家筹钱建亭子,如今大家又一起出钱出力建亭子,这个温情的故事延续了12年。”崔传杰说,新休闲亭建成后,小区居民们还自发参与起休闲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
汉阳区今年内预计完成打造200个小区1100个“共同缔造”项目。目前已完成的639个项目,共涉及4700多万元资金投入,其中70%来自社会力量,15%来自居民众筹,剩下15%由政府兜底或以奖代补完成。
“汉阳区在基层治理中把群众当成主角,这正是‘共同缔造’最核心的价值。”湖北省委党校校委委员、教育长,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郝国庆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