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
国家卫健委举行新闻发布会
邀请相关专家介绍
我国冬季呼吸道疾病防治有关情况
为什么儿童感染肺炎支原体比例更高?
自行用药有哪些风险?
来看梳理
北京市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童朝晖表示,肺炎支原体是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之一。北方地区秋冬季流行,南方地区则是夏秋季流行,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在起病时表现为剧烈、阵发性、刺激性的干咳,可伴有头痛、流涕、咽痛、耳痛等。
北京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荃介绍,儿童是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人群,尤其是5岁及以上儿童,但包括婴幼儿在内的5岁以下儿童也可发病。这是因为——
儿童免疫系统发育不健全,呼吸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不健全。
肺炎支原体本身传播性强,可通过呼吸道飞沫或密切接触传播,而学校和幼儿园人群密集程度较高,病原体容易较快传播。
支原体肺炎感染潜伏期相对比较长,通常为1—4周,病原体的携带者、患病者都具有传播性,交叉感染机会多。
王荃表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不是所有感染肺炎支原体的孩子都会发生肺炎,绝大多数感染者为轻症,只有极少数会发展为重症。一般预后良好,不会留有后遗症。
王荃表示,家长自行给孩子服用阿奇霉素等药物的做法不可取。目前是儿童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虽然肺炎支原体感染占比不少,但从整体来看,病毒仍然是当前儿童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常见的病毒包括腺病毒、鼻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人偏肺病毒等。阿奇霉素对病毒感染是无效的,加之儿童年龄小,脏器功能发育不健全,滥用药物可能造成孩子的不良反应。
王荃介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就是通常说的“肺灌洗”。“肺灌洗”是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的重要治疗手段,但轻症支原体肺炎不常规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和治疗。
童朝晖介绍,根据我国国家流感中心实时监测流感活动情况,我国今年已经进入流感季,目前以甲型流感流行为主,也有乙型流感流行。单核细胞增多症也是儿童、青少年常见疾病,主要由EB病毒或巨细胞病毒导致,疾病呈自限性,发病率并没有比往年增多。
新冠疫情期间,由于大家采用严格呼吸道防控措施,包括支原体、流感等急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确实有所下降。随着防控常态化,今年这些疾病回归到疫情前的发病率水平属于正常,所以大家感觉呼吸道疾病增多了。
06 如何预防支原体感染?
勤洗手,使用肥皂或者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冲洗。
养成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包括咳嗽和打喷嚏时要用纸巾或捂盖住口鼻。
双手接触分泌物后,立即用肥皂或者洗手液清洗。
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和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要戴好口罩。
保证营养,要提高抵抗力,进行适当运动,规律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