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和远方”,是一份理想中的美好。
12月26日至27日,汉阳区召开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出炉,“新质生产力”“新城设”等新词首次出现,其中,“诗和远方”一词,为报告增添了一份诗意。

“诗和远方”,短短四字,回味绵长。
这股韧劲、干劲、拼劲,贯穿于报告的字里行间,诠释着什么才是真正的“诗和远方”。

△围绕龙阳湖健康谷,近300家企业及团队逐谷生根。
| 对居民们来说,“诗和远方”是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确幸”。
这里,两江环抱,坐拥十山六湖,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汉阳段已全线贯通,新汉水公园、汉阳树公园(北园)等11个公园建成开放,新增绿地29.6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居武汉中心城区第一;


△今年8月,汉阳树公园(北园)开园(左);百里长江生态廊道汉阳段已全线贯通(右)。
这里,连接12座跨江桥梁,“七横九纵”骨干路网基本形成,路网建设排名武汉中心城区第一,交通畅达率全市最优,不堵车已成为汉阳人的骄傲;

这里,连续上新体育公园,形成“运动中轴线”纵贯城区,70余片绿荫足球场遍地生花,90万汉阳人坐拥超310万平方米的体育场地,相当于15个“鸟巢”,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居武汉中心城区第一。

△“最美滨江夕阳球场”玫瑰体育公园。
| 对一老一小来说,“诗和远方”的打开方式是“全龄友好”。
2023年,汉阳区新增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6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高星级数量为武汉第一,桃花岛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桃花岛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与此同时,该区新增托育服务机构13家、托位890个,4所幼儿园、2所小学建成投用,新增学位4230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一半以上;


△今年9月,钟家村2所小学建成投用。
这里,成立楼栋党小组5581个,建立小区党支部605个,378个小区“红色驿站”遍地开花,82个民生类事项率先下放,让“居民办事不出小区”,50.59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大街小巷,“有时间做志愿者,有事情找志愿者”蔚然成风。

△“阳小驿”里的温暖瞬间。
| 年轻人,则在这个“宠青区”里书写着“诗和远方”。
创业,这里已挂牌运营全区首个青创驿站,湖北青创园(汉阳)获评省级示范青创孵化载体、企业总量同比实现倍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汉阳园区已成功纳入湖北武汉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一园多区”统一建设管理;

居住,江景房、湖景房多多,人才公寓已累计建成4000余套,数量居武汉中心城区第一;
婚恋,这里有武汉最美婚登点和月湖婚庆产业园,人生大事可“一站式”达成,目前已连续举办三季知音婚博会,成为武汉浪漫经济“新秀”。

△目前已连续举办三季知音婚博会。
| 然而,对于“知音故里”汉阳来说,一座城的“诗和远方”就是“做最懂你的城”。
懂企业的痛点,家家走访、月月调度,在全省率先整区推动“法治营商环境示范区”创建、上线运行“鲁班开工”审批系统,113个主题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街道中小企业服务工作站实现全覆盖,营商环境考核位居武汉前列;

△营商环境考核位居武汉前列。
懂项目的需求,开辟“驻点+股权”招商新模式,在武汉率先选派街道主任带队赴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成渝西开展驻点招商,9支团队进驻在汉高校院所开展科技招商,2022年汉阳区营商环境获评全省第一,202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名武汉第一;

△第二届“知音云上”青创大赛首次走进武汉大学。
懂居民的期盼,全年一百余个“无会日”,风雨无阻走基层,打造“共同缔造”样板小区260个,覆盖全区90%的老旧小区和还建小区,城市更新工作走在武汉前列,大城管考核连续三年排名武汉中心城区第一。

△打造“共同缔造”样板小区,不断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追寻“诗和远方”,抵达“诗和远方”,成为“诗和远方”。
如今,汉阳10年净增人口25万人,近5年吸引落户留汉大学生超10万人,成为“新武汉人首选地”;经营主体总量由2019年的8.8万户,增加到现在的12.9万户,2023年新入库“四上”企业155家、创近5年新高,新增企业纳税人增幅持续保持武汉中心城区前列。

逐页翻看上万字的报告全文,2个“唯一”,6个“前列”,8个“第一”,10个“首个、首批、首家”,都在证明着宜居宜业新汉阳的“诗和远方”并不遥远。
2024年即将来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定下新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速同步,让“诗和远方”的故事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