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大健康 | 汉阳多措并举构建人才“金字塔” 大健康产业人才“活水”激荡

2021-04-06 15:40 长江日报  

人才服务

人才聚,则事业兴。对于专业要求精深、知识结构复合、跨界创新深入的大健康产业而言,更是如此。近年来,汉阳区大力推进人才兴区战略,截至2020年底,共引进院士、国家级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400余名,留在汉阳就业创业的大学生达8.4万人。

“知识经济时代,产业跟着人才走,一个领军人才就是一个产业。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也需要有梯度和层次的人才底盘。”汉阳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持续引进大健康产业人才,该区多措并举构建人才“金字塔”,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保障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高层次人才持续发力

带动优秀人才集聚

高层次人才的引入,会发挥“头雁”效应,带动一批优秀人才聚集。去年,在第二届健博会“龙阳湖论健”论坛上,汉阳区现场签约了包括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秦樾在内的7名大健康类高层次人才,引入了多个由专家团队组建的大健康企业。

武汉双绿源创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乘着中央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打好种业翻身仗的东风,公司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已成功研制出水稻、油菜高密度基因育种芯片,并据此建立基因组育种数据库和产品内生基因指纹溯源体系。”武汉双绿源创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发松作为高层次人才被汉阳区引进、服务后,企业持续发展,还带动了更多优秀人才聚集。

周发松介绍,他的研发团队联合国内外农业、智能装备和健康产业领军人才,共同组成创新创业队伍,团队成员中博士28人,硕士9人,本科5人,具备丰富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化运作经验,“我们公司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会给予充分创新创业机会,并给予一定股权激励,让大健康产业人才持续发力”。

公司落户汉阳区龙阳湖健康谷三年多来,专注于功能基因组科技成果开发、育种技术服务、绿色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及产业转化,致力于用“芯”培育绿色种子、实现绿色种植、保障健康食源供给,打造中国生物种业和品牌农业新模式。

就在四天前召开的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周发松作为“武汉黄鹤英才”战略科技人才出席,他的团队是大健康领域敢于立志、勇于开拓的缩影与代表之一。他希望,汉阳区能提供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出台更吸引人才的政策,让大健康产业人才队伍越来越强大。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引进产业领军人才

近年来,汉阳区创新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放管服”改革,完善知音人才研究院建设,对重点人才、重点企业开展定制式服务,激发人才资源新活力。

去年,国家级专家刘学锋教授入选汉阳“知音英才计划”,其团队所在的武汉头陀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汉阳发展近三年。刘学锋介绍:“目前公司研发团队有7人,博士占比90%,主要从事健康美容、健康筛查仪器方面的研究。”2019年,公司落户汉阳,也是被汉阳大健康产业氛围所吸引,“龙阳湖健康谷、5.5医药健康产业园都聚集了许多优质大健康企业,人才济济,氛围浓厚,很利于公司发展”。

刘学锋说:“汉阳区为我们对接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和投融资机构,给予了人才经费支持,也免去了3年办公场所的租金,我们团队可以安心做研究。”

汉阳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汉阳大健康产业发展优势和人才需求,今年,汉阳区还将持续引才育才,加强招商招才融合,依托产业链开展“双招双引”系列活动,重点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


大学生留汉工作深入推进

人才队伍活力满满

“最近,我们正在筹备2021年集中式巡回校园招聘活动生命健康、现代商贸专场,联合江汉大学,专向招聘大健康专业的人才,目前已收集到意向企业近70家。”汉阳区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招聘活动将为企业注入年轻力量,也让汉阳大健康产业人才生态系统更添活力。”

3月10日,汉阳区联合湖北工业大学举办线下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大健康等重点产业优质岗位。

据了解,汉阳区人才服务中心为企业和求职大学生之间搭建信息互通的桥梁,“一些大健康企业向我们提出用人需求,我们会定向联系江汉大学医学院等相关高校院系,推荐优秀学生入职”。

据有关统计显示,大健康是大学毕业生求职意愿最强烈的行业之一。2016年7月,九州通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IVD业务发展本部副总监史薇便是通过校园招聘成功入职九州通集团。“当时,学校正在举办招聘会,由汉阳区牵头,为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我便成功拿到心仪offer。”史薇说,“汉阳区还为我们提供了专属人才公寓,就在公司附近的小区,设施齐全,直接拎包入住。”

为了做好大学生留汉工作,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汉阳区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扶持政策,用心用情做好服务:每年组织线下招聘活动达200余次,搭建全年不掉线“云招聘”,大学生落户基本实现“零门槛”,累计筹集大学生租赁房3000余间,遍布汉阳53个小区。此外,还联合辖区重点企业,设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

来源:长江日报


人才聚,则事业兴。对于专业要求精深、知识结构复合、跨界创新深入的大健康产业而言,更是如此。近年来,汉阳区大力推进人才兴区战略,截至2020年底,共引进院士、国家级专家等各类高层次人才400余名,留在汉阳就业创业的大学生达8.4万人。

“知识经济时代,产业跟着人才走,一个领军人才就是一个产业。与此同时,产业发展也需要有梯度和层次的人才底盘。”汉阳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持续引进大健康产业人才,该区多措并举构建人才“金字塔”,为大健康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保障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

高层次人才持续发力

带动优秀人才集聚

高层次人才的引入,会发挥“头雁”效应,带动一批优秀人才聚集。去年,在第二届健博会“龙阳湖论健”论坛上,汉阳区现场签约了包括国家级人才工程专家秦樾在内的7名大健康类高层次人才,引入了多个由专家团队组建的大健康企业。

武汉双绿源创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正在进行作物功能基因组研究

“乘着中央大力支持农业现代化,打好种业翻身仗的东风,公司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已成功研制出水稻、油菜高密度基因育种芯片,并据此建立基因组育种数据库和产品内生基因指纹溯源体系。”武汉双绿源创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发松作为高层次人才被汉阳区引进、服务后,企业持续发展,还带动了更多优秀人才聚集。

周发松介绍,他的研发团队联合国内外农业、智能装备和健康产业领军人才,共同组成创新创业队伍,团队成员中博士28人,硕士9人,本科5人,具备丰富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化运作经验,“我们公司也十分注重人才培养,会给予充分创新创业机会,并给予一定股权激励,让大健康产业人才持续发力”。

公司落户汉阳区龙阳湖健康谷三年多来,专注于功能基因组科技成果开发、育种技术服务、绿色优质水稻品种选育及产业转化,致力于用“芯”培育绿色种子、实现绿色种植、保障健康食源供给,打造中国生物种业和品牌农业新模式。

就在四天前召开的武汉市科技创新大会上,周发松作为“武汉黄鹤英才”战略科技人才出席,他的团队是大健康领域敢于立志、勇于开拓的缩影与代表之一。他希望,汉阳区能提供越来越多的创新创业机会,出台更吸引人才的政策,让大健康产业人才队伍越来越强大。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重点引进产业领军人才

近年来,汉阳区创新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加强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放管服”改革,完善知音人才研究院建设,对重点人才、重点企业开展定制式服务,激发人才资源新活力。

去年,国家级专家刘学锋教授入选汉阳“知音英才计划”,其团队所在的武汉头陀科技有限公司已在汉阳发展近三年。刘学锋介绍:“目前公司研发团队有7人,博士占比90%,主要从事健康美容、健康筛查仪器方面的研究。”2019年,公司落户汉阳,也是被汉阳大健康产业氛围所吸引,“龙阳湖健康谷、5.5医药健康产业园都聚集了许多优质大健康企业,人才济济,氛围浓厚,很利于公司发展”。

刘学锋说:“汉阳区为我们对接了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和投融资机构,给予了人才经费支持,也免去了3年办公场所的租金,我们团队可以安心做研究。”

汉阳区招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结合汉阳大健康产业发展优势和人才需求,今年,汉阳区还将持续引才育才,加强招商招才融合,依托产业链开展“双招双引”系列活动,重点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人才。


大学生留汉工作深入推进

人才队伍活力满满

“最近,我们正在筹备2021年集中式巡回校园招聘活动生命健康、现代商贸专场,联合江汉大学,专向招聘大健康专业的人才,目前已收集到意向企业近70家。”汉阳区人才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招聘活动将为企业注入年轻力量,也让汉阳大健康产业人才生态系统更添活力。”

3月10日,汉阳区联合湖北工业大学举办线下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大健康等重点产业优质岗位。

据了解,汉阳区人才服务中心为企业和求职大学生之间搭建信息互通的桥梁,“一些大健康企业向我们提出用人需求,我们会定向联系江汉大学医学院等相关高校院系,推荐优秀学生入职”。

据有关统计显示,大健康是大学毕业生求职意愿最强烈的行业之一。2016年7月,九州通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IVD业务发展本部副总监史薇便是通过校园招聘成功入职九州通集团。“当时,学校正在举办招聘会,由汉阳区牵头,为毕业生提供招聘信息,我便成功拿到心仪offer。”史薇说,“汉阳区还为我们提供了专属人才公寓,就在公司附近的小区,设施齐全,直接拎包入住。”

为了做好大学生留汉工作,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汉阳区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扶持政策,用心用情做好服务:每年组织线下招聘活动达200余次,搭建全年不掉线“云招聘”,大学生落户基本实现“零门槛”,累计筹集大学生租赁房3000余间,遍布汉阳53个小区。此外,还联合辖区重点企业,设立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岗位。

来源:长江日报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