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最帅的人,长什么样?

2022-08-01 16:02 汉阳区融媒体中心  

汉阳

图片

身在军营,他们满腔热血,书写忠诚

脱下军装,他们初心使然,奉献社会

每一次转身,不变的是军人本色

每一次考验,不忘的是军人使命

每一次危急,不改的是军人担当

.......

在汉阳,有这么一群身影

他们奋战在群众需要的最前线

用铿锵有力的行动诠释着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铮铮誓言!



01


朱志洪交通运输管理科科长


1994年12月入伍,为空军高炮五团二二五营三连七班班长,空军上士军衔。因工作突出,二次受嘉奖,一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在1998年7月在执行湖北省嘉鱼县牌洲湾中堡村大堤抗洪抢险任务中,他冷静、顽强地与洪水搏斗,抢救了一名战友和一名群众的生命,受到总政治部的通报表彰,被空军武汉基地记一等功,同年10月被空军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他是98抗洪英雄,是在突击抢险的生死关头毫不犹豫地把救生衣让给了新兵的铮铮硬汉;转业后,他是交通执法战线上的模范兵,工作兢兢业业;疫情期间,他是最美的逆行者,随时待命,守好交通岗、切断传染源,带领同志们一起站在阻击疫情的第一线。


脱下戎装换工装, 本色不改勇担当!

02






李梦林—琴断口街公共安全办工作人员

1996年12月,十八岁的他因梦想成为了南海舰队里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近十三年军旅生涯表现突出,2002荣获支队“优秀士兵标兵”荣誉称号,因在一类艰苦海岛工作十年以上于2007年荣立三等功一次,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香港赛区海上安保贡献突出再荣立三等功一次。


穿上戎装,手握钢枪守卫祖国安宁;摘下肩章,转业回乡服务地方发展。


 2015年,作为退役军人在社区工作岗位上,李梦林始终把为居民排忧解难与维稳工作紧密结合,改善基层社区建设,用心用情化解居民矛盾。疫情期间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无畏无惧守护基层社区的和谐稳定


无论军装是否在身,始终不忘军人本色!



03




张晓—清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

无论是98抗洪的荆江大堤上,还是在汶川地震灾区的废墟上,都能看到张晓和战友们一起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身影。


少年投身军营,青年献力帮教,中年播种公益。从一件绿装到如今的数件红装,张晓肩负着国际红十字ERU应急救援队队员、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局戒毒辅导员、失足少年帮教老师、爱心救助人士、社区志愿者、社工组织发起人等多重身份,用一颗坚守和执着的助人之心,点亮了困境人群的沿途灯。


 艰难困苦有穷时,助人为乐无尽处!

 艰难困苦有穷时,助人为乐无尽处!


04


陈超—武汉九品甲餐饮创始人

1985年10月应征入伍武警湖北省总队,在部队十六年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一次。曾参加过98年抗洪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


 上半场他把青春献给光荣的部队,下半场他用自主创业回报社会。


退伍后他投身餐饮,成立“九品甲”,安排下岗职工和退伍士兵100多人实现就业。在汶川地震、南方冰灾、台湾水灾、青海震灾、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武汉汛情等大灾面前,第一时间捐款捐物。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陈超亲自携带三车灾区急需物资前往,他用退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冲在抗洪抢险一线,虽退伍但不褪色!


 除此之外,他还成立了九品甲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帮扶,做慈善、慰问老人、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茶水、疫情期间挺身而出,主动将餐厅库存物资分给有需要的人,一心为民,彰显军人担当。


 褪下戎装葆本色,与爱同行映初心!


 褪下戎装葆本色,与爱同行映初心!





05


郭永江—仙山社区党总支书记

郭永江的父亲是参加过援越抗美的老兵,从小深受父亲故事的感染,励志长大后参军并于1987年光荣入伍成为炮兵侦察兵。在部队服役期间表现突出,荣获三等功1次、表彰2次。 


回到地方,躬耕基层,任劳任怨,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


在社区民政、治安、防汛防疫、民兵等工作上表现突出,被社区居民推选为仙山社区党总支书记。疫情期间,长期以社区为家,八个月没放一天假,无怨无悔,为社区居民守好防护墙。因社区疫情防控表现优异,荣获“湖北省先进社区 ”“武汉市先进党总支 ”等先进称号。


“他是退伍军人亦是“兵支书”,无论“战场”在何处,永葆军人本色。


“他是退伍军人亦是“兵支书”,无论“战场”在何处,永葆军人本色。




06




陈龙—退伍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

 2011年12月陈龙从汉阳区应征入伍,到驻香港部队服役4年。从“橄榄绿”到“志愿红”,他始终诠释着军人本色。


回来地方后,联合退役士兵自愿组建“退役士兵陈龙志愿服务队”,不以营利为目的,所有的费用由队长陈龙个人承担,在他的带领下,许多退役军人,当起了社会公益的排头兵。


困难优抚对象帮扶、平安巡查、环境卫生整治、巡湖护湖、解决双职工,外来务工,困难家庭学生“寒假托管难”等,......处处都有他们的红色身影。 


用不变的本色,擦亮军人底色!


07





王科—鸿鹄文化董事长

1994年12月入伍成为一名空降兵,2001年调入武汉警备区,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先后获得湖北省专业报新闻一等奖、《长江日报》好新闻二等奖,多次被评为广州军区、湖北省军区、武汉警备区优秀新闻工作者,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 


回到地方后,他成立了盛世鸿鹄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发挥所长为地方政府、企业和部队的宣传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开展公益活动进社区,发掘楚人才、弘扬楚文化、推广楚品牌,为支持湖北文化强省方略、乡村振兴工程和汉阳文化强区目标做出了贡献。获评第九届汉阳地区十佳青年,汉阳区政协最具爱心政协委员,汉阳区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不管身份如何变化,胸腔里跳动的始终是那颗赤子之心。


传承红色基因 续写军旅荣光!



图片

他们曾是

“橄榄绿” “浪花白” “天空蓝”

不同的战位,同样的担当

即便脱下军装

身处不同领域,立足不同岗位

仍然选择用初心和赤诚

锻造属于军人的荣光


致敬退役老兵

你们始终是“最可爱的人”!


图片

身在军营,他们满腔热血,书写忠诚

脱下军装,他们初心使然,奉献社会

每一次转身,不变的是军人本色

每一次考验,不忘的是军人使命

每一次危急,不改的是军人担当

.......

在汉阳,有这么一群身影

他们奋战在群众需要的最前线

用铿锵有力的行动诠释着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铮铮誓言!



01


朱志洪交通运输管理科科长


1994年12月入伍,为空军高炮五团二二五营三连七班班长,空军上士军衔。因工作突出,二次受嘉奖,一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在1998年7月在执行湖北省嘉鱼县牌洲湾中堡村大堤抗洪抢险任务中,他冷静、顽强地与洪水搏斗,抢救了一名战友和一名群众的生命,受到总政治部的通报表彰,被空军武汉基地记一等功,同年10月被空军评为“抗洪抢险先进个人”。


他是98抗洪英雄,是在突击抢险的生死关头毫不犹豫地把救生衣让给了新兵的铮铮硬汉;转业后,他是交通执法战线上的模范兵,工作兢兢业业;疫情期间,他是最美的逆行者,随时待命,守好交通岗、切断传染源,带领同志们一起站在阻击疫情的第一线。


脱下戎装换工装, 本色不改勇担当!

02






李梦林—琴断口街公共安全办工作人员

1996年12月,十八岁的他因梦想成为了南海舰队里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近十三年军旅生涯表现突出,2002荣获支队“优秀士兵标兵”荣誉称号,因在一类艰苦海岛工作十年以上于2007年荣立三等功一次,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香港赛区海上安保贡献突出再荣立三等功一次。


穿上戎装,手握钢枪守卫祖国安宁;摘下肩章,转业回乡服务地方发展。


 2015年,作为退役军人在社区工作岗位上,李梦林始终把为居民排忧解难与维稳工作紧密结合,改善基层社区建设,用心用情化解居民矛盾。疫情期间义无反顾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无畏无惧守护基层社区的和谐稳定


无论军装是否在身,始终不忘军人本色!



03




张晓—清露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

无论是98抗洪的荆江大堤上,还是在汶川地震灾区的废墟上,都能看到张晓和战友们一起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的身影。


少年投身军营,青年献力帮教,中年播种公益。从一件绿装到如今的数件红装,张晓肩负着国际红十字ERU应急救援队队员、武汉市强制隔离戒毒局戒毒辅导员、失足少年帮教老师、爱心救助人士、社区志愿者、社工组织发起人等多重身份,用一颗坚守和执着的助人之心,点亮了困境人群的沿途灯。


 艰难困苦有穷时,助人为乐无尽处!

 艰难困苦有穷时,助人为乐无尽处!


04


陈超—武汉九品甲餐饮创始人

1985年10月应征入伍武警湖北省总队,在部队十六年期间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和优秀共产党员,荣立三等功一次。曾参加过98年抗洪等重大非战争军事行动。


 上半场他把青春献给光荣的部队,下半场他用自主创业回报社会。


退伍后他投身餐饮,成立“九品甲”,安排下岗职工和退伍士兵100多人实现就业。在汶川地震、南方冰灾、台湾水灾、青海震灾、西南干旱、舟曲泥石流、武汉汛情等大灾面前,第一时间捐款捐物。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陈超亲自携带三车灾区急需物资前往,他用退伍军人的责任与担当冲在抗洪抢险一线,虽退伍但不褪色!


 除此之外,他还成立了九品甲志愿者服务队,深入社区为困难群众提供救助帮扶,做慈善、慰问老人、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茶水、疫情期间挺身而出,主动将餐厅库存物资分给有需要的人,一心为民,彰显军人担当。


 褪下戎装葆本色,与爱同行映初心!


 褪下戎装葆本色,与爱同行映初心!





05


郭永江—仙山社区党总支书记

郭永江的父亲是参加过援越抗美的老兵,从小深受父亲故事的感染,励志长大后参军并于1987年光荣入伍成为炮兵侦察兵。在部队服役期间表现突出,荣获三等功1次、表彰2次。 


回到地方,躬耕基层,任劳任怨,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


在社区民政、治安、防汛防疫、民兵等工作上表现突出,被社区居民推选为仙山社区党总支书记。疫情期间,长期以社区为家,八个月没放一天假,无怨无悔,为社区居民守好防护墙。因社区疫情防控表现优异,荣获“湖北省先进社区 ”“武汉市先进党总支 ”等先进称号。


“他是退伍军人亦是“兵支书”,无论“战场”在何处,永葆军人本色。


“他是退伍军人亦是“兵支书”,无论“战场”在何处,永葆军人本色。




06




陈龙—退伍军人事务局工作人员

 2011年12月陈龙从汉阳区应征入伍,到驻香港部队服役4年。从“橄榄绿”到“志愿红”,他始终诠释着军人本色。


回来地方后,联合退役士兵自愿组建“退役士兵陈龙志愿服务队”,不以营利为目的,所有的费用由队长陈龙个人承担,在他的带领下,许多退役军人,当起了社会公益的排头兵。


困难优抚对象帮扶、平安巡查、环境卫生整治、巡湖护湖、解决双职工,外来务工,困难家庭学生“寒假托管难”等,......处处都有他们的红色身影。 


用不变的本色,擦亮军人底色!


07





王科—鸿鹄文化董事长

1994年12月入伍成为一名空降兵,2001年调入武汉警备区,从事新闻报道工作,先后获得湖北省专业报新闻一等奖、《长江日报》好新闻二等奖,多次被评为广州军区、湖北省军区、武汉警备区优秀新闻工作者,服役期间荣立三等功两次,二等功一次。 


回到地方后,他成立了盛世鸿鹄文化服务有限公司,发挥所长为地方政府、企业和部队的宣传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开展公益活动进社区,发掘楚人才、弘扬楚文化、推广楚品牌,为支持湖北文化强省方略、乡村振兴工程和汉阳文化强区目标做出了贡献。获评第九届汉阳地区十佳青年,汉阳区政协最具爱心政协委员,汉阳区优秀政协委员等荣誉称号。不管身份如何变化,胸腔里跳动的始终是那颗赤子之心。


传承红色基因 续写军旅荣光!



图片

他们曾是

“橄榄绿” “浪花白” “天空蓝”

不同的战位,同样的担当

即便脱下军装

身处不同领域,立足不同岗位

仍然选择用初心和赤诚

锻造属于军人的荣光


致敬退役老兵

你们始终是“最可爱的人”!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