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何调整?
更科学精准,不是放松、“躺平”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
“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管控措施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为什么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评估显示,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1.6/10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如何避免“一封了之”?
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
保障末端配送力量充足,满足封控隔离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各地对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不得擅自要求停工停产。
如何纠正“层层加码”?
关键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