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
2步打开 大武汉APP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为何调整?如何纠正“层层加码”?回应来了

2022-11-13 09:29 武汉发布、长江日报  

民生

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有关情况。


图片




因何调整?

更科学精准,不是放松、“躺平”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二十条优化的政策举措,不是放松疫情防控,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

“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
此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改成5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30%)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管控措施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9/10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高风险区阳性人员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发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时间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并对社会公布。

为什么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评估显示,
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1.6/10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如何避免“一封了之”?

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



保障末端配送力量充足,满足封控隔离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各地对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不得擅自要求停工停产。

在发生疫情的地方难免会有阳性感染人员到医疗机构就诊,医疗机构应第一时间恢复医疗机构日常诊疗秩序,不能持续关闭很多科室

如何纠正“层层加码”?

关键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优化措施组织好、落实好,要加强对于“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

如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的交通物流过度管控等问题。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将加强督办转办,推动问题立行立改。对于通行过度管控问题反复出现、督办转办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货车司机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的,将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强化警示震慑效应。




12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有关情况。


图片




因何调整?

更科学精准,不是放松、“躺平”



国家疾控局副局长常继乐表示,二十条优化的政策举措,不是放松疫情防控,更不是‘躺平’,而是要求更高了,要求更科学、更精准、更规范、更快速地开展疫情防控,把该管住的重点风险管住、该落实的落实到位、该取消的坚决取消,充分利用资源,提高防控效率,更好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为什么密切接触者管控措施调整为

“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


随着病毒变异,其潜伏期逐渐缩短,在5天内发现阳性的概率很高
此外,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集中隔离时间由7天改成5天预计可节省大量隔离资源(约30%)

同时,考虑到奥密克戎最长潜伏期为8天,5天集中隔离结束后实施3天居家隔离能最大限度管控住风险。


为什么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评估显示,密接的密接人群规模大,但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仅为3.1/10万通过及时判定并管控密切接触者,就能降低密接的密接转阳的风险。因为极低的阳性概率造成大量人员被管控,两害相权取其轻,故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


为什么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评估显示,中风险区阳性检出率低,仅为3/10万。但中风险区划定后,导致大量人员被管控,出行和流动受到限制,同时消耗了大量基层工作人力因此取消中风险区判定。


为什么高风险区外溢人员

管控措施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



评估显示,高风险区外溢人员阳性检出率为4.9/10万,均在风险区域划定后7天内检出高风险区阳性人员外溢主要与风险区划定不及时、范围不准确、协查不及时有关,发生疫情的地方要第一时间精准划定高风险区并对社会公布。

为什么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管控措施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评估显示,
解除闭环管理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感染风险极低,阳性检出率为1.6/10万通过闭环和居家健康监测期间规范开展核酸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者


如何避免“一封了之”?

全力做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



保障末端配送力量充足,满足封控隔离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同时,各地对事关产业链全局和涉及民生保供的重点企业,不得擅自要求停工停产。

在发生疫情的地方难免会有阳性感染人员到医疗机构就诊,医疗机构应第一时间恢复医疗机构日常诊疗秩序,不能持续关闭很多科室

如何纠正“层层加码”?

关键在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优化措施组织好、落实好,要加强对于“一刀切”和“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

如近期部分地区出现的交通物流过度管控等问题。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将加强督办转办,推动问题立行立改。对于通行过度管控问题反复出现、督办转办问题解决不及时不到位、货车司机投诉举报较为集中的,将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强化警示震慑效应。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