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扔垃圾还能换钱,又环保又实惠。”
3月20日上午,汉阳君在琴断口街道龙阳1号小区采访发现,居民罗阿姨熟练的把一袋塑料瓶和叠放整齐的纸板箱投进智能回收机,随后手机提示音响起,积分到账提现,整个过程不到半分钟。
作为汉阳区城管局首批试点投放“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的小区,自去年7月以来,分类投放,积分提现,已经成为小区居民生活的日常。居民们也惊喜地发现,楼前楼后以及楼梯间的杂物大幅减少,小区环境清爽了许多。
垃圾能换钱
居民排队扔废品
龙阳1号小区内,绿色的智能回收机外观简洁,内在科技含量却十足,可接收纸类、金属、塑料、织物等可回收垃圾,机器自动称重,每公斤1元钱,完成后,积分立刻到账。

居民罗阿姨把可回收物投进智能回收机

龙阳一号小区内,不少居民拎着纸箱、空塑料瓶,来到智能回收机前投放

龙阳1号小区去年引进2台智能回收机,供不应求,居民经常排起长队,今年1月增加至7台。“我们每隔20分钟至40分钟左右就会清运一次。”爱分类·爱回收武汉地区负责人姜潘成介绍,为保障居民投递顺畅,增加了清运次数和分拣人手,让可回收物得到及时收运处置。

龙阳1号小区物业环境经理介绍,自从智能回收机进入小区后,楼梯间杂物明显减少,易燃安全隐患也随之减少。居民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自觉地参与到垃圾分类中来。
可回收物去哪了
再生处理“变废为宝”
分类投放后,装满的回收包裹会运往哪儿呢?为提高收运效率,“爱分类•爱回收”在汉阳区江堤街道建立了一座中转站。
“设立中转站,是因为分拣中心距离中心城区较远,回收物包裹在此集中打包,再统一封闭运输至分拣中心。一天一清,保证可回收物尽量不在中转站过夜。”姜潘成说,该中转站大概可以覆盖周边300台智能回收机,今年计划再建设2座中转站。

中转站工作人员介绍,在中转运输阶段,所有回收物包裹均有唯一识别码,实现全链条数字化、可追溯。
“所有可回收物在进入末端分拣中心后,会被精分成80个类⽬进⾏处置,其中织物和塑料部分,分别进⼊粗加工厂进行加工。”姜潘成介绍,可回收物经过再生处理“变废为宝”,可以加工成雨伞、T恤、手提袋等物品。
据了解,通过把可回收物从生活垃圾里分离出来,可以实现1/3以上的垃圾减量,让这些再生资源免于和其他垃圾一起被焚烧填埋,让它们物尽其用,循环再生。
“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投放“爱分类•爱回收”智能回收机69台,覆盖人数2.56万余人,交投次数达到24.1万人次,累计投放可回收物731.9吨。”区生活垃圾分类专班负责人汪浩海介绍,下一步将在更多的示范小区进行推广,全面提升辖区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