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
在第35个全国“土地日”主场活动现场
自然资源部发布第二批
共18个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典型案例
其中,汉阳区向阳村教育产业园案例成功上榜
并面向全国分享交流推广为土地集约化发展
提供可复制的“汉阳经验”
↓↓
向阳教育产业园位于汉阳区连通港路与三青路交叉口东南角,净用地面积7.39公顷(约110亩),这个由村集体投资4.5亿元打造的向阳教育产业园,不仅填补了区域教育资源缺口,村集体资产还同时增加了12.6亿元,1087名村民每年收益约4000万元。
△2025年6月25日,自然资源部发布第二批共18个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典型案例,汉阳区向阳教育产业园项目上榜。
沉睡的土地成为烫手山芋
教育产业打开破局新天地
2005年,向阳村按照武汉市城中村改造政策,获得了位于三青路以南的110亩产业用地。按照当时的规划,这块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本该成为村民的聚宝盆,却因种种原因成了沉睡的资产。
向阳村村民老李回忆,这块地先后尝试过建材市场、仓储物流等业态,但始终没能形成规模效益。更棘手的是,村集体资金有限,不敢轻易动用征地补偿款进行大规模开发,导致土地长期处于晒太阳状态。
△向阳教育产业园实景。
2023年,武汉市获批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城市后,向阳村抓住机遇,以村民入股形式成立村办企业武汉向阳物贸发展有限公司,按照“运营前置,设计并行”的方式,启动“向阳教育产业园”项目,打造集教育、办公、商业于一体的复合型园区。
△向阳教育产业园教学区。
“村里没有跟风建设酒店写字楼+大卖场,而是瞄准了教育产业这片蓝海。”武汉向阳物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汉阳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和江堤街道的大力支持下,村集团精准瞄准市场需求,调研中发现周边新建了十几个小区,学位缺口达2000个,向阳村教育产业园项目提上日程。
江堤街道党工委负责人算了一笔账:项目建成后可提供132个教学班,正好补齐教育短板。
“政银村企”四方联动破题
一块地带火一片区域
从图纸到现实,最大的拦路虎是资金。4.5亿元的投资额,对村集体来说无异于天文数字。村集体以土地作价出资,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提供项目贷款,多方风险共担。这种组合拳既解决了融资难题,又保证了建设质量。审批环节同样打破常规。区里成立工作专班,将原本串联的规划、施工等审批改为并联办理,创下三天拿六证的汉阳速度。在办理产权证时,勘测院技术人员直接驻村办公,把办证时限压缩了60%。
△向阳教育产业园多功能球场。
项目现场,已竣工的一期教学楼采用模块化结构,5层以下是教室,6层以上是办公区,地下空间则兼具人防、停车和商业功能。就像搭积木,以后转型其他业态也很方便。现在二期还没建完,已有相关机构排队等着入驻。“通过区政府牵线,武汉知名外国语学校办学团队签约入驻,签下长租协议,村集体未来收益得以保障。”武汉向阳物贸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采用保底租金+经营分红模式,即使遇到市场波动,村民每年可合计获得不低于3000万元的保底收益。随着二期明年8月竣工,预计收入将突破4000万元。
△2024年8月,位于向阳教育产业园对面的全省首座冰雪轮滑运动主题公园武汉冰雪轮公园投用。
如今,走在连通港路上,教育产业园的辐射效应已然显现,一块地带活一片区。对面的向阳体育公园刚承办完全国轮滑锦标赛,吸引数万游客;周边的餐饮店从年初的3家增至17家;连二手房价格都比去年同期涨了15%。░░ ░░ ░░ ░░ ░░
近年来,汉阳以全域产业发展为目标进行整体策划,研究制定《汉阳区城中村产业用地发展策划及空间规划(存量城中村产业用地盘活利用专项规划)》,以因地制宜为核心形成正负面清单,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建立平台机制,以远近需求为导向创新审批模式,加快推动存量低效用地盘活利用,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向阳教育产业园模式已在汉阳复制推广。”汉阳区自然资源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永丰街医疗产业园、江汉二桥科创基地等6个项目已相继落地,盘活低效用地超500亩。下一步,汉阳将继续探索深化低效用地再开发的创新实践路径,以规划引领、创新驱动,助力宜居宜业新汉阳高质量发展,为全国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贡献更多鲜活案例。